找到相关内容77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禅学的发展(下)

    之”,教人知道佛性本自具足,莫向外驰求,故不须用嘴来宣说什么大道理。因此,这个闷葫芦最易作假,最易拿来欺骗人,因为是纯粹主观的,真假也无法证实。现存的五部《传灯录》,其中所载禅门机锋,百分之七十怕都是...

    胡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1265787.html
  • 唐代儒道释三教作家对于“心”字之涵义暨据其加以引申所制的篇章小集(二)

    ,及应事之时,常须作意安之。若心得定,但须安养。莫有恼触。少得定分,则堪自乐。渐渐驯狎,唯觉清远。平生所重,已嫌弊漏。况因定生慧,深达真假乎?牛马,家畜也。放纵不收,犹自生鲠,不受驾御。鹰鹧,野鸟也。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3365922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假实观

    四大,为佛教学者所知,但这是实有还是假有,在学派中同样的被讨论到。依有部说:现实眼所见的地水火风是假四大,其中还有真四大在,是以坚湿暖动为自体的。如何辨别真假二种四大?这从认识方面可以辨别出来。称为假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265946.html
  • 从现象还原法试探“五重唯识观”的哲学意涵(上)

    attitude)的重视不下于命题本身的真假[100],因为态度或意向本身的诸多样态[101]介入命题意义的形成,所以认知(cognition)虽然以“量”(pramā?a)为充份条件决定命题,但却以识(... Critical Appraisal”, JIP 13, 1985, pp.74-75。西方知识论关心的是独立于意向之外,数学式命题的“客观”真假,能被量化则更佳,但从事认知活动时的心态向不受理。 ...

  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3665974.html
  • 论惠能门下的禅法特色

    大梅山法常禅师闻马祖说“即心即佛”而大悟后,马祖为了验证一下其悟之真假,令一僧前往问法常:“和尚见马大师得个什么?”法常回答说:“大师向我道...

    洪修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3566087.html
  • 五世达赖喇嘛人觐——兼论清顺治至乾隆诸朝册封达赖喇嘛的问题

    」但因「与藏中所奏互相是非」,康熙帝担心「若将此胡必尔汗留住青海,恐其弟兄内或起争端,特遣侍卫阿齐图等前往谕令,将里塘之胡必尔汗送京亲看。又遣主事众佛保往班禅处,问此胡必尔汗之真假」。班禅则称「里塘之...统治。康熙朝时,西藏的政局十分复杂,蒙藏关系变化很大,蒙藏上层围绕达赖喇嘛真假和立废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,出现了仓央嘉措、意希嘉措、噶桑嘉措三个「六世达赖喇嘛」的闹剧,清朝也不得不依据蒙藏关系在西藏的变化...

    冯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1466590.html
  • 《释量论》简介

    语言上的量,如四圣谛,它是标准的语言;3.士夫量:补特伽罗的量,如佛,标准的人即佛。虽然说有三种量,但是会分真假,真正的量是现量与比量,即认知的量,士夫量、圣言量就不是量,此如“洋娃娃”不是娃娃,真正...

    见悲青增格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5267593.html
  • 僧肇“三论”解空的哲学体系初探

    ,那么“空”则是对“有”虚假本性的揭示。僧肇的不真空论,以不真来释万有,以虚假取代空无,把有无之争引向了真假之辨,从而克服了六家七宗时代的般若学割裂有无谈空观的弊端。  僧肇指出,人们都喜欢把世界说成...

    洪修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4467650.html
  • 神通并非万能的几个故事

    ,还是分不清。目犍连尊者急急忙忙又飞身回来,找舍利佛商量要怎么办?舍利佛说:“诸罗汉请看座上那个有细行?眼睛不乱翻,即是世尊。”  佛陀的弟子这时才从细行分出真假佛陀,齐向佛前问礼,佛陀对他们说:“...

    子 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967741.html
  • 《 诸说中第一 ── 力挺佛陀在人间 》 自序

    重的表现形式,透过辩论(特别是有效的辩论),两造间可能因此而获得利益1,这是促进佛教义学研究重要的一环。当然,如果认为这样的方式并不妥当,请原谅我是个学哲学的人,面对真假对错,总是难以轻易妥协的。  ...

    林建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1368471.html